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天下 > 正文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上党战役 (七)
    李猪儿的突然逃走,无疑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使史思明的阴谋暴露了出来,但阴差阳错,史思明却抢先得到了消息,三名李猪儿的随从发现事情不妙,他们害怕被安禄山怒杀,而且转身投奔了史思明。

    风云突变,史思明孤注一掷,下令仆骨部突厥骑兵从北边绕过望都县,截断安禄山的归路,他本人则亲率八万大军扑向望都县,能不能杀死安禄山,就在此一举了。

    夜色中,八万大军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向望都县猛扑而去,在安喜县两军汇合,随即又兵分两路,一南一北,像两把大钳一般击向安禄山的驻地。

    安禄山此时还在望都县内等待李猪儿的消息,李猪儿从真定县出发时,便有鸽信传来了,按照路程,李猪儿就应该是今天晚上到,可现在已经是亥时了,却没有一点消息。

    安禄山有点坐立不安了,这时,窗外闪过一道蓝色的亮光,这是在闪电了,紧接着是轰隆隆的闷雷声,空气很压抑,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安禄山的心情十分烦躁,他视力突然变得模糊起来,连周围有多少侍卫都看不清楚了,眼前白茫茫一片,烦躁加身体不适,使他心情愈加恶劣。

    “快派人去催!”安禄山怒吼起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飞奔的脚步声,一名亲兵急声大喊道:“王爷,大事不好了!”

    “何事惊慌?”

    “王爷!巡哨传来鸽信,三十里外,有数万大军正向望都县杀来,形势危急!”

    突来的消息将安禄山惊得目瞪口呆,头脑里一片空白,难道....难道是李庆安杀来了吗?

    但他的呆愣只是片刻,便立刻反应过来,不对!不是李庆安,是史思明!一定是他。

    自从听说突厥人称呼史思明为圣上后,安禄山便极为不喜了,一山不容二虎,史思明岂能和他并驾齐驱,只是现在是用人之时,他便暂时忍下了,但史思明居然造反了。

    安禄山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史思明来杀自己了,“快!扶我上马车,速回幽州!”

    当务之急,他只有逃命了,他心急如焚,连吼带骂,十几名心腹侍卫几乎是将他抬上了马车,马车仓皇夺城门而出,城外电闪雷鸣,风沙大作,但刚出城门,安禄山便大喊:“调头向南!向南!”

    安禄山忽然意识到,史思明很可能已经截断了他的归路,他急得声音都哑了,在雷鸣中大骂,马车调头,几千名亲卫军惶惶然,簇拥着他的马车向南奔驰而去。

    走到半路时,安禄山忽然又想起了他的龙辇,最上面的王座可是耗费了一千斤黄金,镶嵌有无数名贵珠宝,价值巨万,白白便宜了史思明那浑蛋,安禄山心中大恨,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将史思明碎尸万段。

    马车刚刚奔出二十几里,大雨便倾盆而下,雷鸣电闪,风雨大作,这时安禄山似乎听见了后面的喊杀声,他拉开车帘向后望去,只见疾风密雨中什么都看不见,他眼睛已经丧失视力了。

    “王爷,北方有火光燃烧,那是望都县已经被点燃了。”

    “我好像听见有喊杀声追来!”安禄山大喊道。

    “没有,一定是王爷听错了。”

    安禄山再细听,喊杀声确实又不见了,此时他心中惊恐万分,扑通跪在马车上,合掌恳求菩萨保佑。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保佑弟子逃脱此难,弟子一定为您重塑金身,绝不食言,菩萨保佑弟子吧!”

    突然马车剧烈一震,他肥硕的身子向右侧横撞而去。

    ......

    史思明杀进了望都县,才知道安禄山已经逃跑了,他暴跳如雷,命士兵放火烧杀,他自己亲率两万铁骑,轻装疾行,向南追击安禄山。

    史思明也心急如焚,这是他杀死安禄山唯一机会,若让安禄山逃跑了,他将悔恨终身。

    时间已经到了一更时分,雨越下愈大,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雨雾,大雨冲毁了安禄山大半逃命轨迹,斥候也没有消息,只能借助地上仅剩了一点点马蹄印向南追击。

    “副帅,快看马车!”

    一名骑兵发现了丢弃在路边的马车,史思明一眼便认出来了,正是安禄山的马车,他放慢了马速,抹去脸上的雨水,催马上前,只见马车是侧倒在地上,一匹马骨折了,正痛苦地在地上挣扎,马车的一只车轮也掉了,滚落在一丈之外。

    “副帅,车厢里有血迹!”

    史思明点点头,看样子,安胖子伤得不轻,他立即下令道:“向博野县方向追击!”

    他翻身上马,猛抽一鞭战马,两万骑兵加速向博野县方向追去。

    望都县位于定州、易州和莫州的三州交界处,安禄山向南逃命,必然是进入了莫州境内,但最近的一个县,却是在莫州南面瀛州的博野县,距离望都县约八十余里,史思明在翻倒的车厢内发现了血迹,他便推断安禄山一定受伤了,很可能会去博野县找医生治伤。

    经过一夜的追击,黎明时分,史思明的两万轻骑兵终于抵达了博野县,此时暴雨已经停了,天空中依然飘着细细的雨丝,史思明望了一眼北城门口那凌乱的马蹄印,不由得意地笑了笑,他没有判断错。

    一名骑兵飞奔而至,禀报道:“副帅,其余城门外没有出城的痕迹。”

    “好!给我堵住四门!”

    史思明一挥手,两万骑兵向四门奔去,迅速堵住了所有的城门。

    忽然,一名士兵大叫一声,他被一箭射倒,众人这才发现,城头上忽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士兵,足有数千人之多,正是安禄山的亲卫,他们一起放箭,千箭齐发,城下士兵措不及防,顿时一片混乱,死伤百余人。

    骑兵们纷纷后撤,史思明勃然大怒,“速回望都调兵,我要踏平博野县!”

    .......

    三个时辰后,四万史思明的大军云集博野县,他们带来了云梯、撞木等大量攻城武器,不等扎营,史思明便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博野县并不大,城墙也只有两丈高,对于骑兵来说,或许是束手无策,但对于拥有攻城武器的步兵,这座小小的县城便不堪一击了,四万大军大举压上,仅仅一个时辰后,东城墙便轰然倒塌了,六万史思明大军汹涌杀进城去.....

    “副帅,没有找到安禄山!

    “副帅,县衙也没有!”

    ......

    一个个不利的消息从四面八万传来,史思明眼睛都急红了,他嘶声大吼:“给我满城搜查,就是把县城翻过来,也要找到他!”

    这时,数名士兵押着一名安禄山的心腹上来,“副帅,此人可能知道安禄山下落。”

    史思明大步上前,一把揪住他衣领吼道:“你快说,安贼在哪里?”

    这名心腹受了重伤,一只手被砍掉了,他气息微弱道:“我说.....只求副帅饶我一命!”

    “你快说,他藏在哪里?”

    “王爷....不在县城,马车坏了后,他便骑马带着几名亲兵离开大队,向东逃走了。”

    马车毁坏处,还在北面五十里之外,史思明呆立片刻,他忽然大叫一声,拔出长剑,一剑砍掉这个士兵的脑袋,他几乎要疯了,歇斯底里地对天空大吼大叫,“安贼,那咱们就恶战一场吧!看看天下是你的还是我的?”

    他剑一挥,瞪着血红的眼睛令道:“满城良贱,一个不留,给我统统杀死!”

    ......

    一场未遂的政变,一场不成功的刺杀,使燕军出现了最严重的分裂,史思明公开不再承认自己为燕军部属,他自封为大周圣王,将他的军队改军号为周,占据了恒州、定州、赵州、深州、冀州等河北西部五州,拥兵二十万大军与安禄山抗衡。

    而安禄山却意外地保持着沉默,尽量将史思明造反一事淡化,他心中充满了担忧,唯恐河北的巨变影响到河东战场,此时,他已经无心向河东扩张了,他连发十道加急命令,命河东战场燕军撤回河北,他又发鸽信,命令太原的尹子奇立刻率军南下,和安庆绪部汇合。

    ......

    此时河东战场的形式已经出现了逆转,自从李光弼以两千骑兵精锐击败三万燕军后,使燕军的士气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尤其唐军使用威力巨大的天雷,更让燕军人人惊惧,震天雷爆炸时可怕情形随着败兵归营而迅速蔓延开了,军营上下都在窃窃私语天雷的可怕,一时间人心惶惶,所有的士兵都深深忧虑,什么时候天雷会在自己头顶上爆炸。

    李光弼的奇袭之战不仅严重打击了燕军的士气,而且还使燕军高层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李怀仙部在关键时刻撤军成了李怀仙和李归仁翻脸的直接导火线,李归仁怒斥李怀仙部属的自保行为使得围歼李光弼孤军失败,而李怀仙部的逃跑更是最后全军崩溃的根源,总之,所有的责任都应由李怀仙来承担,他强烈要求革除李怀仙的军职,夺其军权。

    对于李归仁的指责,李怀仙的态度是毫不理睬,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经在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

    安庆绪虽然是主帅,但他的直属军队只有一万余人,并没有和李归仁军驻扎在一起,而是驻扎在距离上党大营约十五里外的裴村,他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李归仁和李怀仙越来越深的矛盾使他左右为难,不好偏袒任何一方。

    虽然自古就有虎父无犬子的说法,但这句话在安庆绪身上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安禄山算得上是厉害人物,可称之为枭雄,而他的儿子安庆绪相比就软弱得多,或许他面临的这些大将都是他的叔父级别,使他很难在他们面前拥有威信,如果他想象安禄山一样对这些军队指挥自若,那他就必须拥有超过安禄山的能力。

    只可惜安庆绪是一个平庸的武将,没有称霸天下的帝王之才,甚至连统帅千军万马的主帅之才都不太合格。

    好在他身边有个高尚,可以时刻为他出谋划策,使他不至于进退失据,裴村的军营内,高尚正在和安庆绪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安庆绪背着手在大帐内忧心忡忡地走着,士气低迷、粮仓被烧,更要命是河北出现了分裂,史思明拥兵自立了,河东战场局势越来越严峻。

    他停住脚步,长叹一声道:“高先生,我该如何是好?”

    高尚沉默良久,最后无奈地摇摇头道:“取胜是不可能了,现在我们若能保存实力而退,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但我很担心,我们连退兵都会十分艰难,很明显,李庆安就像一头猛虎,在旁边虎视眈眈,等待我们撤军时全面进攻。”

    “先生以为我们还能对峙多久?”

    高尚苦笑一声,伸出三只指头,“最多三天!”

    安庆绪吃了一惊,“可是我们军中的粮食至少还能坚持半个月,怎么只有三天?”

    “少帅,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这里,也不是李庆安那里,而是河北,现在史思明在整顿军马,一时难以出兵,可一旦他整军完毕,他第一件事就是南下邢州,夺取滏阳县,断我们的后路,使我们无路可退,只能投降他史思明,要么投降李庆安,我或许投降史思明没有问题,但少帅你呢?你怎么办?”

    “可父王已经命田承嗣来接应我们,难道他会抗命吗?”

    高尚摇了摇头,叹息道:“少帅忘记田承嗣的外号叫什么了吗?他不会来接应我们,就算来接应,也是做个样子,除非......”

    安庆绪黯然,田承嗣被称为‘狡狐’,这只老狐狸会来接应他们吗?听到最后,他愣了一下,“除非什么?先生请说。”

    “除非我们投降田承嗣,他就一定会来接应我们。”

    安庆绪捂着头来回走着,“先生,我现在心很乱,情况太复杂了,我究竟该怎么办?”

    “少帅,你只要明白一点,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明白哪一点,先生请直说。”

    高尚冷冷一笑道:“你只管把握好自己,不要再把自己当做主帅,李怀仙和李归仁,你根本就指挥不了。”

    安庆绪呆立了片刻,他慢慢明白过来了,“先生,那我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接收尹子奇的四万军,然后立刻撤军回幽州,对吗?”

    “对!你只要把这件事做好,那就是你我的幸运了。”

    ........

    此时李庆安率十万大军已经东进到良马寨,距离燕军主力不过一百余里,夜晚,唐军大营内十分安静,巡哨兵在营门附近来回巡逻,二十四座哨塔巍然矗立,哨兵目光警惕地望着四方情况。

    这时,几名骑兵疾奔而来,在离大营还有数百步时,便被哨塔士兵发现了,由于来人不多,哨塔没有敲响警钟,而是通知了守门士兵,立刻有一队唐军骑兵上前拦截。

    “站在,是什么人?”

    来者一共有三名骑兵,为首骑兵上前施礼道:“我们是李怀仙将军所派,送一封重要信件给赵王殿下!”

    哨兵校尉用长矛指着他喝道:“下马,举手,兵器放下!”

    三名骑兵立刻下马,将腰中横刀、弓箭和靴里的匕首都统统放在地上,举手背对着唐军。

    唐军校尉给手下施了个眼色,立刻上去几名士兵搜查他们身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取了出来。

    “校尉,没有什么异常了。”

    唐军校尉点点头,对他三人道:“你们跟我来吧!东西和马匹暂时你们保管,离开时会还给你们。”

    三名李怀仙的手下便跟着唐军校尉进了唐军大营,走到营门口时,三人的眼睛却被黑布蒙住了,这是一般军中来使的规矩,除非是刻意要让使者欣赏军容,否则必须要蒙眼出入,以防军中机密泄露。

    唐军的帅帐内灯火通明,一台沙盘摆在大帐的中央,围着沙盘,李庆安正和李嗣业、荔非元礼等十几名高级将领商量下一步的出兵之策。

    李庆安已经从河北情报堂那里得到了河北安禄山与史思明内讧的消息,这个消息并没有让李庆安感到惊讶,史思明的野心他早就知道了,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史思明会抓住河东大战的机会发难,而且让李庆安有点失望的是,安禄山没有被杀死,用金蝉脱壳之计逃回了幽州。

    既然河北局势发生了变化,那必然会影响到河东的战局,他们的计划就必须有所改变了。

    “各位,战局已经对燕军非常不利了,如果我没有猜错,安禄山必然会急招河东燕军返回幽州,所以十几万燕军随时会逃回河北,但他们至今按兵不动,我推断应该是安庆绪在等围困太原的燕军南下。”

    李庆安用木杆一指潞州最北部的一处关隘,接着道:“根据最新情报,尹子奇的四万军现在应该到了石会关,也就是这里,进入了潞州地界,最多三天,这支军队就能抵达上党县,只要得到这支军队,安庆绪肯定会立刻撤军,从滏口陉返回河北,那么李怀仙和李归仁的两支军队互相敌视,孤掌难鸣,也必然跟随撤回河北,所以我们不能再观望,必须要赶在对方撤走之前主动进攻,歼灭敌军,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众人都赞同李庆安的分析,确实是如此。

    “我来补充一点!”

    李嗣业也拾起一根木杆指着涉县道:“我怀疑尹子奇的军队可能根本就不会去上党县,直接走涉县,在滏口陉与安庆绪汇合。”

    李庆安点点头,“嗣业说得很多,这个可能姓很大,如果是那样,时间就再缩短一天,我们就只有两天时间,时间很紧迫。”

    一旁的席元庆忽然道:“大将军,为什么不让李光弼的军队北上滏阳县,截断敌军的归途呢?”

    李庆安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一是卫州的唐军并不多,只有五千人,若北上肯定会被史思明攻击,这样就会让史思明最后收编燕军的残部,白白便宜了史思明,即使有残部,我也希望是安禄山所得,这样,他和史思明才能力量平衡,由他们自相残杀去,所以,我不想堵住他们的后路。”

    席元庆默默点点头,他有点明白了,就在这时,门外有士兵禀报:“禀报大将军,李怀仙派人来给大将军送一封信,现来使就在帐外。”

    李庆安一怔,随即他意味深长地笑了,李怀仙的人来得可谓正是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