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韩玉卿带着亲卫队回来,告诉秦观东西已经藏好了,秦观看了看地图上那个红点,点点头,将地图收入空间。
“少爷,粮食准备了十三万石,足够我们人吃马喂两个多月的,其他物资也准备齐全了。”熊大汇报道。
“少爷,现在咱们的兵卒,都是一人双马,整个大赵国都没有咱们这么奢侈的。”熊二道。
“大将军,火药准备了五万多斤,已经将析津府所有材料都搜罗来了,就造出了这么多。”
秦观点点头,应该差不多够用了。
上次攻击析津府,大概用去了两万多斤火药,还剩一万斤,这种东西对秦观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
析津府在往前,没有更大的城市,不好补充物资,所以秦观这次将析津府整个搜刮了一遍,将能够补充的物资全部补充齐全。
秦观已经接到金陵的密报,皇帝准备提拔父亲秦彰,还赐封了母亲和奶奶诰命夫人。
秦观对这个赏赐还是比较满意的,想来父亲和奶奶母亲也应该很高兴。
帅帐内,一众将领全部都在,秦观指着地图说道:“咱们在析津府已经修整了七天,物资也准备齐全,是时候出发了。”
“我准备过檀州到达长城脚下,辽国在长城也有重兵把守,我准备走这里,”秦观点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道,上面的名字是,古北口。
轰隆隆。
赵国北路大军开拔,这一次一个人也没留,直接撤离了析津府,留守赵延寿知道这个消息后,简直是喜极而泣,“天啊,他们终于走了,自己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
可是接下来他又上愁了,以后析津府应该怎么管理啊,他手中没有一兵一卒,连一个衙役都没有,析津府还有十几万辽国百姓,以后怕是有的忙了。
当知道赵军撤离后,析津府的辽国百姓也全都是谢天谢地,那些赵军没有在析津府大开杀戒,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恩了。
其实秦观没有动手屠城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析津府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汉人。
是的,他们都是汉人。
这里是燕云十六州的地盘,这里在百年前是汉人地盘,这里的百姓,大多数依旧是汉人血统。
那些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女真人,只是少数。
秦观觉得这个理由就够了。
不过析津府所有人却都记住了一个名字,秦观。
这个一天攻破析津府,消灭辽国五万大军,让辽国大将耶律奇才饮恨的赵国大将军。
檀州,也就是后世的密云。
之前早有零星逃出析津府的辽国人,经过檀州,将析津府的战况告诉了檀州府官和值守将军,檀州府总计不过两千兵,又怎么可能阻挡的住赵国四万大军。
两人一合计,干脆,带着老百姓逃吧。
秦观带着北路军赶到檀州,还准备一场大战攻破檀州城呢,可是却发现城门大开,秦观可不相信什么空城计,派人进去查看,发现整个檀州城几乎已经空了。
除了那些实在无力逃跑的,其他人人几乎都跑了。
问那些没走的,原来三天前就都走了,应该早已经过了长城。
第二天,大军继续出发,终于抵达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说起来,这万里长城的关隘总计有200多个,其中最有名的八大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剩下的就是一些隘口,比如眼前的,古北口。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代的时候,秦观没有来过这里,不过却在电影里,看过关于古北口争夺战争的影片,比如“集结号”。
古北口关隘并不高大,估计也就四五米高,两侧是连绵的群山,长城向着两侧延伸开去,如一条蜿蜒长龙。
古北口守将史密达早已经接到战报,知道赵国人进攻北部,很可能会从这几个关口通过,所以早做了准备,古北口这里已经囤积了六千守军,将周围长城关隘的人都调集来了。
古北口地形狭窄,赵军人多又如何,他根本展不开,只能和他们争夺古北口关口这一段,史密达已经接到军令,掌院大将军耶律石已经率领两万御林军往这里赶来,只要两天时间,只要他能守住两天时间,大军就能赶到,到时候肯定能将赵军杀的落花流水。
史密达穿着战甲,在城头不住巡视,大声吼道:“全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只要赵国人敢攻城,就给我狠狠的杀,箭矢、滚木、石头,给我玩命的往外丢,只要我们守住两天时间,等御林军一到,咱们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人人有赏。”
秦观看了看狭窄的古北关口,对熊大问道:“你准备怎么打。”
熊大看了看,然后说道:“少爷,我准备用小投石车,将炸药包射过去,直接将他们炸懵了,然后弓箭手、机枪手掩护,战兵往上冲,只要第一波冲上去,咱们就赢了。”
秦观笑了。
熊大的脑子确实很灵,这么快就学会了如何运用新武器,炸药包、重机枪,加弓箭手、云梯登城,竟然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秦观命令道。
一辆辆小投石车被推上前,这种小投石车不像那些大抛石机,长宽大小很像后世普通轿车,上面还有四个轱辘,可以推着跑,非常方便,用绞盘上劲,一个类似勺子的地方放石弹,一踩机括就能发射,有些类似八牛弩。
不过这种小投石机也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射程短,射程只有二三百米,处于敌人弓箭的射击范围之内,所以用的时候,需要注意敌方弓箭射击,保护投石机手的安全。
“开始进攻。”
“冲啊。”
呼啦啦,北路军士兵两伍为一队,推着一辆小投石机往前跑。
辽国守城兵一看赵国人过来了,赶紧射箭,打头的北路军士兵就举起手中粗大的木遁,将射来的箭矢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