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南坎本来就是滇缅公路上一个重要的大站,这里是一个东西走向的河谷地带,南坎就位于这个河谷中间,四周高中间低,平坦肥沃的河谷之中是良好的产粮区,日军第
五十六师团在奇袭了腊戍之后,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这里。
现如今南坎成为了日军最后阻止中国人打通中印公路的要地,可是这里的地形却并不容易防守。
南坎地处谷地之中,基本上无险可守,山崎四郎在到了这里巡视过了这里的手背情况之后,便知道这次他又遇上大麻烦了。
即便是日军目前在南坎储备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可是由于地形的缘故,守住南坎却并不容易,如果仅仅是想要把兵力放在南坎,挡住中国的军队那根本就是作死。现如今中国驻印军的强大火力还有呼之即来的空中支援,给山崎四郎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他知道现在不管他手头的力量多强,面对着中国驻印军的强大火力,他们都没有
任何胜算可言。
而且美国空军的强大,更不是他能招架得住的,如果他把部队都放在南坎城区之中固守的话,他们将会被敌人凶猛的火力轰成渣滓,最终只能与城俱焚。
所以从一开始,山崎四郎便没打算让部队死守南坎,而是把防守的重点放在了南坎南侧的山上。
在藤村支队离开之前,他认为以他们的兵力,虽然不见得能真正彻底击败中国的军队,但是起码可以阻止很长时间中国的军队。
可是当他得知藤村在贡卡大桥被敌军堵住,最终将近两千余人的部队都丢在了贡卡大桥附近的时候,山崎四郎彻底懵逼了。
五千兵力他都不敢说能守得住南坎,现在只剩下三千人,他更没有任何把握能守住这里了。
于是他只能再次向第三十三军司令部求援,请求第三十三军司令本多政材速速给他发来援兵,否则的话他无法守住南坎。
而这个时候整个缅北一带,第三十三军手头把所有的残兵败将都搜罗到一起,也只有不到两万人的兵力。这两万人的兵力还要分散驻守在南坎、芒友、新维、腊戍以及细胞等多地,特别是芒友和新维,这两个地方现在虽然还有数千日军,但是芒友的日军现在已经跟从云南打
过来的中国远征军交火,而且这些日军兵力分散,不能进行集中,否则的话中国远征军便可能随时绕过芒友一带,将南坎和新维之间的道路切断。这也造成了日军的第三十三军眼下根本没有办法继续派兵增援南坎,故此本多政材和辻政信干脆就命令山崎四郎必须要死守南坎,不得撤退,说白了,还是让山崎四郎准
备战死在南坎拉倒。山崎四郎无奈之下只能自己想办法,在获知藤村支队完蛋之后,他只在南坎城区之中留下了少量的部队驻防,剩余的其他主力部队都被他派驻到了南坎城区周围的山上,
将八莫至南坎的公路给封锁了起来,山崎希望用这种方式,来保护南坎不被中国人攻克。而且山崎四郎还使出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战术,就是组织起来了二三十支十人左右的小分队,主动出击,前往敌人的来路上设伏,以自杀性突击的方式,来大量杀伤并且迟
滞敌人靠近南坎。
这个办法倒是相当阴损,就在方汉民回到八莫第三天的时候,便得知了一个消息,唐守治遭到了日军的偷袭,险些当场丧生。
事情是这样的,唐守治在特务营拿下了贡卡大桥之后,便立即亲自率领新三十师的第九十团,直扑向了南坎。第九十团先是在南坎西侧一个叫赤纬的小地方,遭到了大约一个中队左右的日军强力阻击,九十团于这伙日军激战一日,最终将这伙日军击退,唐守治继续率部朝前攻进
。
可是就在他们沿着公路向南坎进发的途中,在一个植被茂密的山脚下,唐守治乘坐的吉普车突然间遭到了来自道路一侧高地上不明数量敌人的猛烈射击。子弹嗖嗖嗖的打到了唐守治的座车上,当场他的司机和一个警卫便中弹牺牲,而唐守治到底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枪声一响,他便一脚踹开车门,从侧面跳下了车,所
以偷袭的日军并未能伤到他。
跟着唐守治的部队立即便开始展开反击,保护住了唐守治的安全,经过一番短暂而激烈的交火之后,他们将这伙日军彻底歼灭,一共打死了七个鬼子。
这七个鬼子携带了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携带了不少手榴弹。
他们早就提前埋伏在了这里,做了良好的伪装,并且放过了早一点从这里通过的先头部队,直到发现了唐守治等指挥部的车队之后,才突然发难。这次袭击十分凶险,如果不是唐守治反应快一点,或者是运气好了点的话,这帮鬼子就可能得手了,如果这次鬼子得手的话,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南坎之战绝对是一场灾难
(唐守治遇袭历史上是真实事件)。而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情,孙立人认为主要是新三十师毕竟是新组建的部队,遇上的此类情况不多,经验不够丰富,而唐守治虽然久经沙场,但是手下们的经验并不充足,
故此才会出现这样的险情。
于是孙立人立即调新一军搜索营赶往南坎,为新三十师开路,同时他们新的作战计划也终于制定完成。
由于特务营成功在贡卡大桥歼灭了藤村支队,所以原计划之中新三十师和新三十八师协同进攻南坎的作战计划做出了改动。
新三十八师112团继续配合新三十师攻打南坎,而113团和114团则兵分两路,从南坎西南一带,迂回过南坎,113团向芒友方向攻击前进,配合国内远征军先拿下芒友。而114团则迂回绕过南坎之后立即向新维方向攻击前进,主要负责堵住新维方向的日军,使其不得增援干扰芒友和南坎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