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动力时代 > 正文 第254章 大马路上的会见(求月票、推荐票)
    “首长,如果直接去看守所,我估计不一定能见着人。”姜铁钢毕竟在基层呆过,对于有些事多少还是了解一点,他在旁边提醒道:“我们国防科工委与司法系统,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嗯!先去沪海市公安局!”杨卫平点头说道。

    沪海是直辖市,而且这里目前局势相当复杂,杨卫平琢磨着还真不能由着性子来,免得又授人以柄,给一号首长惹麻烦。

    一辆挂着华东军区沪海警备司令部牌照的军用BJ212吉普车,跟着沪一厂厂部专用的那辆BJ202吉普车,很快驶出了厂门,朝市中心方向快速行进。

    此番来沪海,杨卫平依然保持低调,走的军方渠道。

    如今华夏七大军区司令员都知道,以后海陆空三军部队的所有装备,都将统一由国防科工委负责分配。

    先不说那款让他们人人眼馋的东北虎主战坦克,就目前正在加紧生产的八一式突击步枪,为了能给各自的部队多争一点份额,七大军区的七位老司令们谁也不让谁,都想着可以尽快为部队换装新枪。

    八一式突击步枪,各项性能简直比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强多了。

    而更重要的是,第一批改装完成的500辆东北虎主战坦克的归属分配,才是重头戏。

    为了加快东北虎主战坦克的改装进度,杨卫平已经让邹华将沃尔森带领的技术团队秘密前往541坦克制造基地。

    541基地的三万多名老军工和各类成套设备,比京城汽车制造厂要强得多。要想给541基地进行产业升级,早晚得有联邦德国的技术专家参与。因此,杨卫平和邹华经过慎重考虑后,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将这个秘密基地对德国人开放。

    加上从联邦德国采购的那些零配件也已经安全顺利抵达华夏,东北虎主战坦克的改装工程开始了流水线作业。

    按改装进程,估计四十五天后。第一辆由59式中型坦克改装成功的东北虎主战坦克将成功下线,开始进行各类地形和环境的破坏性试验。

    各军区都有机械化集团军,在详细了解了东北虎主战坦克的强大技术参数和综合性能后,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一辆东北虎主战坦克,最少可以顶五辆59式中型坦克。

    谁能尽早分配到东北虎主战坦克,熟悉装配形成战斗力,就意味着谁的部队在华夏陆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在这种情况下。七大军区的司令员不将杨大主任当菩萨供起来那才怪了。

    这么一来,杨卫平每到一个城市的驻军驻地,肯定是受到最热情的礼遇。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没有不应从的。

    别说是借一辆军用吉普车,哪怕杨主任说是想借辆59式坦克开,部队也会积极配合。

    到沪海后,杨卫平跟当初在长安一样,没让驻军搞出什么大排场来,仅仅只是借了一辆吉普车,由曾经去过沪一厂的姜铁钢驾驶。不声不响地进了沪一厂。

    在对沪一厂的整体情况有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后,杨卫平已经对华夏的精密机床制造行业充满了信心。

    特别是他亲眼看到了SK1968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组装线。知道这款数控机床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国内生产的,他此刻已经恨不得马上见到总工程师潘耀田。

    很快,两辆吉普车前后相隔十五米左右,转入南.京东路。

    作为华夏当前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1978年的沪海,马路上的机动车辆远远没有后世那般车水马龙。

    没有出租车,没有私家车。没有地铁,有的只是外型很像毛毛虫的被沪海人称之为“巨龙车”的公交车。偶尔能看到几辆小轿车,满载着货物的大解放。慢慢悠悠地在空荡荡的机动车主干道上行驶。

    当然,在马路两边的自行车车道和人行道上,往来行人和车辆熙熙攘攘,有如过江之鲫。

    此时的沪海,还没有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黄浦江对面的高楼大厦还没有影子,浦东依然是沪海城里人眼里的乡下荒郊。

    车行至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相接的十字路口处,对面驶来一支由一辆挂公安牌的BJ212吉普车、一辆白色的沪海轿车、一辆黑色红旗轿车组成的车队。

    双方交错而过的时候,排在最后面的那辆白色沪海轿车的司机,忽然将头探出车窗,朝彭沪生所乘的那辆吉普车扬声喊道:“是彭厂长吗?”

    此时的彭沪生也看到了这个车队,认出了中间那辆红旗轿车是市委书记陈东方的专车,后面那辆沪海轿车是主管工业的常务副市长吴子义的专车。是以有意让司机将车速减缓。

    听到沪海轿车的司机出声招呼,彭沪生扬声答道:“我是彭沪生。”

    两个车队,过了十字路口后,都靠马路边停下来。

    彭沪生推门下车,快步走到紧靠在后面的军用吉普车后座,恭敬地招呼道:“杨主任,是市委陈书记和常务副市长吴副市长的车,我估计他们可能是前往彭浦工业区,去我们厂见您的。”

    这时,对面的车队,掉转车队,也没管交通指示灯亮起了红灯,直接闯过来,在这两辆吉普车前面,靠边停稳。

    吴子义在车里,早就看到了彭沪生毕恭毕敬地站在那辆挂着沪海警备军司令部车牌的军用吉普车旁边像是在向什么人请示。不用猜也能知道,国防科工委的杨主任肯定在那辆军用吉普车里面。

    待车停稳后,吴子义没等秘书替他开车门,自己推门下来,匆匆走到后面的那辆红旗轿车旁边,低声说道:“陈市长,我们碰巧遇到杨主任从彭浦工业区往市里过来了。”

    “走,去会会这位传闻中年轻得不像话的杨主任。”随着一阵中气实足的声音,从红旗轿车后座出来一位年约六十,鹤发童颜,身材魁伟的老者。

    杨卫平看到两名老干部在两名中年秘书的陪同下,快步走来,也没摆出京官的架子,推门下车,缓步迎了过去。

    姜铁钢、孟守正、郭尚毅见状也连忙下车,紧随在杨卫平身后。

    两批人在马路两侧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上无数行人充满好奇的目光注视下,站在大马路上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见礼。

    由不得马路上的行人不好奇,这一溜停着的三辆吉普车,两辆小轿车,在这个时代的人民群众眼里,明显是领导干部出行的“豪华”车队。

    “杨主任,这位是我们沪海市委的陈东方书记。这位是我们沪海市政.府的常务副市长吴子义副市长。”彭沪生站在两队人中间充当了引见人,相互介绍道:“陈书记,吴市长,这位是国防科工委的杨卫平主任。”

    “杨主任,对你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啊!欢迎来沪海!”陈东方热情地伸出双手,与杨卫平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陈书记,久仰久仰,我来沪海可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杨卫平微笑着说道。

    “杨主任,您好,欢迎来沪海。”吴子义也同样伸出双手跟杨卫平双手握了握。

    “您好,吴市长,谢谢。”杨卫平淡然笑道。

    这一幕,可让马路两旁的行人大开眼界,大家都不约而同止步观望,骑自行车的也纷纷下车。

    “快看快看,那是陈书记!”

    “那位年轻人是什么大人物啊?怎么会让陈书记主动跟他握手?”

    “呵呵,肯定是某个大领导的公子。我记得当年林立果来沪海,我们沪海的市委领导也都是这个样子。”

    “这个年轻人身上穿的中山装真好看!”

    “……”

    “卫平!杨卫平!杨卫平!我是郭凯旋!上岭村知青点的郭凯旋!”人群中,忽然有个身穿灰色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一边挥着手,一边跳起来大声喊道。

    听到这个呼喊声,杨卫平不由循声望去,就见站在对面马路看热闹的人群,这时主动地让出一条通道,让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从人行道挤了过来,站在自行车道与马路分隔的铁栅栏边上。

    还真是老熟人!杨卫平挥手笑道:“郭凯旋,你好,你什么时候回城的?”

    “哈哈哈,卫平,没想到还真是你!”郭凯旋兴奋地喊道:“我回沪海差不多一个月了!要不是你编写的那套《杨氏通用数理化自学丛书》,我肯定没可能在去年的高考中被沪海音乐学院录取。”

    “什么,这位同志,你是说他就是《杨氏通用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主编杨卫平老师?”一个肩上挎着军用书名的年轻人失声问道。

    “没错,他就是帮助我们考上大学的那位看不见的杨老师!”郭凯旋兴奋地大声说道:“而且,他还是《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我的天啊!我终于见到杨老师的真人了!”

    “杨老师!”

    “杨老师!”

    “……”

    一时之间,激动的人群纷纷朝杨卫平和陈东方所站位置,潮水般的涌过来。